功能主治:本品适用于由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发热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份是水杨酸咪唑。其化学名为2-羟基苯甲酸咪唑分子式:C7H6O3·C3H4N2分子量:206.2 |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头孢替安,其化学名为(6R-反式)-7-[[(2-氨基-4-噻唑基)乙酰基]氨基]-3-[[[1-[(2-(二甲氨基)乙基]-1H-四唑-5-基]硫代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二盐酸盐。 |
|
生产企业 |
吉林敖东洮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55145 |
国药准字J20110064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本品适用于由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发热 |
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胆道感染、腹膜炎、尿路感染以及手术和外伤所致的感染和败血症等。 |
|
用法用量 |
口服,成人一般一次0.5~0.75g(2~3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瞩。 |
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注射。1.肌内注射:用0.25%利多卡因注射液溶解后作深部肌内注射。2.静脉注射:用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每0.5g药物稀释成约20ml,缓缓注射。3.静脉滴注:将1次用量溶于适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或氨基酸输液中,于30分钟内滴入。4.成人常用量一日l~2g,分2~4次给予。严重感染,如败血症也可用至一日4g。5.儿童按体重一日40~80mg/kg,病重时可增至一日160mg/kg,分3~4次给予。 |
|
副作用 |
禁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胃肠道出血以及对乙酰水杨酸、水杨酸、咪唑衍生物过敏的患者。 |
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
|
禁忌 |
儿童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老人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用头孢菌素类虽尚未见发生问题的报告,其应用仍须权衡利弊。 老人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须调整剂量。 |
|
成分 |
本品适用于由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发热 |
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胆道感染、腹膜炎、尿路感染以及手术和外伤所致的感染和败血症等。 |
|
药理作用 |
本品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动物实验证实本品能选择性和可逆地抑制血栓烷A2合成酶,但不阻断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故本品对胃的刺激性较小。急性毒性试验结果:LD50在雄性、雌性大鼠中,口服分别为1211mg/kg,1430mg/kg;在雄性、雌性小鼠中,口服分别为1034mg/kg,1091mg/kg。 |
本品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头孢唑林相接近,而对革兰阴性菌,如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作用较优,对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等也有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为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使转肽酶酰化,抑制细菌中隔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胞壁粘肽成分的交叉连结,使细胞分裂和生长受到抑制,细菌形态变长,最后溶解和死亡。 |
|
注意事项 |
慎用于胃炎和哮喘患者。 |
1.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cephamycin)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应用头孢菌素时发生过敏反应者达5%~10%;如作免疫反应测定时,则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对头孢菌素过敏者达20%。2.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应用本品时应根据病人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类。3.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头孢菌素类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