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食欲抑制剂,适用于治疗非器质性单纯性肥胖症,以辅助控制饮食及运动疗法的减肥作用。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马吲哚。 |
主要组成成分为瑞格列奈。 |
|
生产企业 |
江苏天禾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 |
天津市康瑞药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0960054 |
国药准字H20123055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食欲抑制剂,适用于治疗非器质性单纯性肥胖症,以辅助控制饮食及运动疗法的减肥作用。 |
用于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当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时,瑞格列奈可与二甲双胍合用。治疗应从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降低餐时血糖的辅助治疗开始。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般剂量为一次0.5mg,一日1次,饭前服用。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5mg,分2~3次饭前服用,8~12周为一个疗程 |
瑞格列奈片应在主餐前服用(即餐前服用)。在口服瑞格列奈片30分钟内即出现促胰岛素... |
|
副作用 |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严重肾、肝、心功能不全及心律不齐、严重高血压、兴奋过度者和青光眼患者禁用。 3服用同时禁服神经元阻断型降压药,如胍乙啶、贝坦尼啶等;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期间或用后两周内不得服用。 4因器质性病变引起肥胖禁用。 5儿童,孕妇禁用 |
同其它降血糖药物一样,服用瑞格列奈片可能发生以下不良反应: 1.低血糖 这些反应通常较轻微,通过给予碳水化合物较易纠正。若较严重,可输入葡萄糖。 2.视觉异常 已知血糖水平的改变可导致暂时性的视觉异常,尤其是在治疗开始时。只有极少数病例报告瑞格列奈片治疗开始时发生上述的视觉异常,但在临床试验中没有因此而停用瑞格列奈片的病例。 3.胃肠道 临床试验中有报告发生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便秘。同其它口服降血糖药物相比,这些症状出现的频率以及严重程度均无差别。 4.肝脏酶系统 个别病例报告用瑞格列奈片治疗期间肝功酶指标升高。多数病例为轻度和暂时性,因肝功能酶指标升高而停止治疗的病人极少。 5.过敏反应 可发生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发红、荨麻疹。由于化学结构不同,没有理由怀疑可能发生与磺脲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 |
|
禁忌 |
|
|
|
成分 |
食欲抑制剂,适用于治疗非器质性单纯性肥胖症,以辅助控制饮食及运动疗法的减肥作用。 |
用于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当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时,瑞格列奈可与二甲双胍合用。治疗应从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降低餐时血糖的辅助治疗开始。 |
|
药理作用 |
马蚓哚是三环咪唑异吲哚结构,不同于芳香胺类食欲抑制剂,它主要通过大脑中隔区调节拟交感神经作用,刺激饱腹中枢,使人产生饱食感,并抑制胃酸分泌,促进代谢,减轻体重,同时在降重过程中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及调脂作用。 |
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本品与胰岛?细胞膜外依赖ATP的钾离子通道上的36KDA 蛋白特异性结合,使钾通道关闭,?细胞去极化,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促进胰岛素分泌,其作用快于磺酰脲类,故餐后降血糖作用较快。 |
|
注意事项 |
1.糖尿病患者使用可能影响胰岛素及降血糖药物效果,故在治疗期间应监测患者代谢状况,必要时应适当调整胰岛素及降糖药物剂量。高血压患者使用时,应注意血压监测。 2.可能增加外源性儿茶酚胺效应,故使用肾上腺素类药物应密切监测患者心血管系统反应。 3.具有兴奋作用,司机或操纵机器者慎用。 4.不得超过规定最高服药量以试图增效,正常疗程一般为2~3个月,部分病例较短疗程已显效。服用前后宜作血象、肝、肾功能检查。 |
1.同其它大多数口服促胰岛素分泌降血糖药物一样.瑞格列奈片也可致低血糖。2.与二甲双胍合用会增加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如果合并用药后仍发生持续高血糖.则不能再用口服降血糖药控制血糖.而需改用胰岛素治疗。3.在发生应激反应时.如发烧.外伤.感染或手术.可能会出现血糖控制失败.这时.有必要停止服用瑞格列奈而进行短期的胰岛素治疗。4.瑞格列奈片尚未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的患者中进行过研究。5.应尽量避免将瑞格列奈与吉非贝齐合用.如果必须合用.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因为可能需要减少瑞格列奈的用药剂量。6.与其它口服降血糖药一样.患者必须慎用以避免开车时发生低血糖。7.肾功能不全:虽然瑞格列奈水平与肌酐清除率仅有微弱的联系.但本品的总血浆清除率在严重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中略有降低.由于肾功能损伤的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这些患者增加剂量时应谨慎(参见[药代动力学])。8.肝功能不全:在通常剂量下.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肝功能损伤患者可能暴露于较高浓度的瑞格列奈及其代谢产物.因此肝功能损伤患者应慎用本品.应延长剂量调整间期.对患者的反应进行充分评估(参见[药代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