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特应性皮炎、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白癜风、银屑病、皮炎、湿疹、红斑狼疮、硬皮病、天疱疮、瘢痕疙瘩、皮肤移植排斥反应。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他克莫司。 化学名称:[3S-[3R*[E(1S*,3S*,4S*)],4S*,5R*,8S*,9E,12R*,14R*,15S*,16R*,18S*,19S*,26aR*]]-5,6,8,11,12,13,14,15,16,17,18,19,24,25,26,26a-十六氢-5,19-二羟基-3-[2-(4-羟基-3-甲氧环己基)-1-甲乙烯基]-14,16-二甲氧基-4,10,12,18-四甲基-8-(2-丙烯基)-15,19-环氧-3H-吡啶并[2,1-c][1,4]氧杂氮杂环二十三碳烯-1,7,20,21(4H,23H)-四酮,一水合物。 分子式:C44H69NO12·H2O 分子量:822.03 辅料:白凡士林,矿物油,碳酸丙烯酯,白蜡,石蜡 |
硝酸咪康唑化学名(2,4-二氯苯基)-2-[(2,4-二氯苯基)甲氧基]乙基]-1H-咪唑硝酸盐 |
|
生产企业 |
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213625 |
国药准字H22020193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特应性皮炎、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白癜风、银屑病、皮炎、湿疹、红斑狼疮、硬皮病、天疱疮、瘢痕疙瘩、皮肤移植排斥反应。 |
适用于全身念珠菌、霉菌、隐球菌、粘膜念珠菌、手足癣等各种真菌感染。 |
|
用法用量 |
外用,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每日两次,取适量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持续使用直至症状改善。 |
饭后口服。成人一次0.25~0.5g,一日0.5~1g。小儿口服初始剂量为每日30~60mg/kg,而后减为每日10~20mg/kg;婴儿每日30mg/kg,分2次给药。疗程视病情而定。 |
|
副作用 |
使用免疫调节剂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瘙痒、烧灼感、红斑等局部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感染风险增加、痤疮样皮疹、过敏反应等。 |
一岁以下婴儿、孕妇、肝功能障碍患者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
|
禁忌 |
|
儿童注意事项: 由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肝功能还不完善,用药量应酌减。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动物试验显示咪康唑对胎儿有毒性,因此孕妇禁用本品;本品是否会分泌进入乳汁尚不明确,因此不推荐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 老人注意事项: 对肝功能出现减退的老年患者,用药量应酌减。 |
|
成分 |
特应性皮炎、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白癜风、银屑病、皮炎、湿疹、红斑狼疮、硬皮病、天疱疮、瘢痕疙瘩、皮肤移植排斥反应。 |
适用于全身念珠菌、霉菌、隐球菌、粘膜念珠菌、手足癣等各种真菌感染。 |
|
药理作用 |
广谱抗真菌药。本品在4mg/L浓度时可抑制大部分真菌生长,芽生菌属、组织浆胞菌属对其呈现高度敏感,隐球菌属、念珠菌属、球孢子菌属等亦对本品敏感。本品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主要固醇类-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并改变其通透性,以致重要的细胞内物质外漏;本品也可抑制真菌的三酰甘油和磷脂的生物合成,抑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内过氧化氢积聚导致细胞亚微结构变性和细胞坏死。对白念珠菌则可抑制其自芽孢转变为侵袭性菌丝的过程。 |
||
注意事项 |
外用,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每日两次,取适量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持续使用直至症状改善。 |
治疗期间定期检查周围血象、血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氨基转移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