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单独使用本品,建议联合饮食及运动疗法,达到控制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血糖的作用,本品还可和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合并用以控制2型糖尿病人血糖。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二甲双胍。 |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本品主要成分为甲巯咪唑。其化学名称为1-甲基-1,3-二氢-2H-咪唑-2-硫醇。其结构式为:分子式:C4H6N2S分子量:114.16 |
|
生产企业 |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31104 |
国药准字H11020885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单独使用本品,建议联合饮食及运动疗法,达到控制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血糖的作用,本品还可和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合并用以控制2型糖尿病人血糖。 |
抗甲状腺药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
用法用量 |
详见说明书 |
1 成人:开始剂量一般为一日30mg(6片),可按病情轻重调节为15~40mg(3~8片),一日最大量60mg(12片),分次口服;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每日维持量按病情需要介于5~15mg(1~3片),疗程一般18-24个月。2 小儿:开始时剂量为每天按体重0.4mg/kg,分次口服。维持量约减半,按病情决定。 |
|
副作用 |
本品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及头痛。部分患者因腹泻停药。 其他少见者为大便异常、便秘、腹痛、腹胀、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指甲异常、皮疹、出汗增加、味觉异常、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二甲双胍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接受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乳酸酸中毒发生率甚低,通常发生在明显肾功能障碍患者。 如服用本品后,发生本说明书之外的任何不良事件和/或不良反应,请与医生联络。 |
哺乳期妇女禁用。 |
|
禁忌 |
儿童用药: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未建立,暂不推荐使用。 老年用药: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时,应谨慎,并定期检查肾功能。通常不用最大剂量。不推荐80岁以上患者使用,除非其肌酐清除率检查表明其肾功能未降低。 |
儿童注意事项: 小儿应根据病情调节用量,开始时剂量为每天按体重0.4mg/kg,分次口服。 维持量按病情决定。用药过程中酌情应加用甲状腺片,避免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哺乳期妇女禁用。 老人注意事项: 老年人尤其肾功能减退者,用药量应减少。如发现甲状腺功能减低, 应及时减量或加用甲状腺片。 |
|
成分 |
单独使用本品,建议联合饮食及运动疗法,达到控制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血糖的作用,本品还可和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合并用以控制2型糖尿病人血糖。 |
抗甲状腺药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
药理作用 |
详见说明书 |
本品为抗甲状腺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从而阻碍吸聚到甲状腺内碘化物的氧化及酪氨酸的偶联,阻碍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合成。动物实验观察到可抑制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降低血循环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水平,使抑制性T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
|
注意事项 |
详见说明书 |
1服药期间宜定期检查血象。2孕妇、肝功能异常、外周血白细胞数偏低者应慎用。3对诊断的干扰:甲巯咪唑可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并使血清碱性磷酸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还可能引起血胆红素及血乳酸脱氢酶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