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盐酸罗格列酮片

盐酸罗格列酮片

非处方药 医保乙类 国产

浙江万晟药业有限公司

温馨提示:外观包装仅供参考,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功能主治:本品仅适用于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单一服用本品,并辅以饮食控制和运动,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对于饮食控制和运动加服本品或单一抗糖尿病药物,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本 品可与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联合应用。对服用最大推荐剂量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且 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本品不可替代原抗糖尿病药物,则需在其基础上联合应用。 饮食控制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措施。限制热量、减轻体重和增加运动均有助于提高胰岛 素的敏感性,因而其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而且对有效地保持药物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在开始服用本品前,应控治影响血糖控制的病症,如感染。

查看说明书
盐酸罗格列酮片
盐酸罗格列酮片
盐酸罗格列酮片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盐酸罗格列酮片
盐酸罗格列酮片
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
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罗格列酮。

30%重组人胰岛素(常规人胰岛素)。70%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中效人胰岛素)。化学结构式:重组人胰岛素结构式。分子式:C257H383N65O77S6,分子量:5807.70,辅料:注射用水、甘油、磷酸氢二钠、硫酸鱼精蛋白、氧化锌、蒸馏间甲酚(1.6mg/ml)、苯酚(0.65mg/ml)可能含有盐酸或氢氧化钠(pH值调节剂)

生产企业

浙江万晟药业有限公司

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41408

国药准字J20170018

说明
作用与功效

本品仅适用于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单一服用本品,并辅以饮食控制和运动,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对于饮食控制和运动加服本品或单一抗糖尿病药物,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本 品可与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联合应用。对服用最大推荐剂量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且 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本品不可替代原抗糖尿病药物,则需在其基础上联合应用。 饮食控制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措施。限制热量、减轻体重和增加运动均有助于提高胰岛 素的敏感性,因而其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而且对有效地保持药物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在开始服用本品前,应控治影响血糖控制的病症,如感染。

本品适用于需要采用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也适用于早期糖尿病患者的早期治疗以及妊娠期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用法用量

糖尿病的治疗应个体化。 本品的起始用量为每日1次,每次4mg。经12周的治疗后,...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量,确定给予患者胰岛素的治疗剂量。应该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虽然不推荐但是也可以肌肉注射给药,不可以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皮下注射给药的部位应选择上臂、大腿、臀部或腹部。同时应该注意对注射部位轮换使用,对于同一部位每月注射的次数不能超过一次。在注射时,应该小心谨慎,应确保未刺穿血管。当注射完成后,不能对注射部位进行揉搓。患者应当掌握使用正确的注射给药方法。a)剂量的准备在使用前应在手中翻转10次、180°翻转10次,以确保在注射时该胰岛素制剂呈显出均匀的浑浊或乳态状态。否则,重复上述操作过程直至药物混合均匀为止。应对小瓶经常检查,如小瓶内有凝块物出现或底部有白色固体颗粒沉积,以及在小瓶壁上出结霜时,则不能使用该小瓶。b)注射剂量按照临床医生和糖尿病护理人员的指示,注射准确剂量的胰岛素药液。应轮换使用注射部位,对于每一注射部位,一个月之内至多不能超过一次。c)处置给药器和针头针头严禁重复使用。使用过的针头应该进行负责任的处理。针头和注射器严禁与他人合用。药液瓶可连续使用直至用尽为止,然后,进行正确的处理。

副作用

据国外研究资料报道:在临床试验中,约4600名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 其中3300人治疗达6个月以上,2000人治疗达12个月以上。由于马来酸罗格列酮与本品具有相 同的活性成份,国内临床研究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因此,本品的不良反应可参照马来 酸罗格列酮的资料。

低血糖 对本品组成成份过敏者。

禁忌

儿童用药:目前尚无18岁以下患者使用本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资料,故18岁以下患者不应服用本品。 老年用药:老年患者服用本品毋需因年龄而调整剂量。

儿童注意事项: 无特殊说明,请参见[用法用量]或遵医嘱。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对于处于妊娠期的胰岛素依赖型或妊娠糖尿病的患者,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以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况下,在妊娠的前三个月内,胰岛素的需求量是降低的,而在第二个和第三个三个月内,胰岛素的需求量是增加的。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一旦怀孕或打算怀孕时,都应该告知医生,并向医生进行咨询。 对于妊娠的糖尿病患者而言,与进行其它身体检查一样,患者还应仔细检查血糖的水平。 正在处于授乳期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调整胰岛素的给药剂量或者饮食量。 老人注意事项: 无特殊说明,请参见[用法用量]或遵医嘱。

成分

本品仅适用于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单一服用本品,并辅以饮食控制和运动,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对于饮食控制和运动加服本品或单一抗糖尿病药物,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本 品可与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联合应用。对服用最大推荐剂量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且 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本品不可替代原抗糖尿病药物,则需在其基础上联合应用。 饮食控制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措施。限制热量、减轻体重和增加运动均有助于提高胰岛 素的敏感性,因而其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而且对有效地保持药物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在开始服用本品前,应控治影响血糖控制的病症,如感染。

本品适用于需要采用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也适用于早期糖尿病患者的早期治疗以及妊娠期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罗格列酮厲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本品 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Y (PPAR-Y)的高选择性、强效激动剂。人类的PPAR受体存在 于胰岛素的主要靶组织如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中。本品激活PPAR-y核受体,可对参与葡萄 糖生成、转运和利用的胰岛素反应基因的转录进行调控。此外,PPAR-Y反应基因也参与脂肪 酸代谢的调节。在罗格列酮临床研究中,空腹血糖(FPG)和HbAlc的检测结果表明,罗格列酮 可改善血糖控制情况,同时伴有血胰岛素和C肽水平降低,也可使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下降。 罗格列酮对血糖控制的改善作用较持久,可维持达52周。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的抗糖尿病作用己在2型糖尿病 的动物模型(由于靶组织的胰岛素抵抗而出现高血糖症和/或糖耐量下降)中得到显示。可有 效地降低ob/ob肥胖小鼠、db/db糖尿病小鼠和Zucker肥胖大鼠的血糖,减轻其高胰岛素血症, 并可延缓db/db小鼠和Zucker肥胖大鼠模型的糖尿病发展。动物研究提示,本品的抗糖尿病作 用是通过提高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主要的作用是调整血糖的代谢。 此外,胰岛素在许多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有合成代谢和抗分解代谢的作用。在肌肉组织中,本品有增加糖原、脂肪酸、甘油和蛋白质的合成和氨基酸的吸收,降低糖原分解、糖异生、酮生成、脂肪分解、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的输出等作用。 皮下注射胰岛素后,其典型的活性作用曲线(葡糖糖作用曲线)见下面的黑线部分。患者中存在的胰岛素起效时间和胰岛素作用强度间的差异见图中的阴影部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剂量的大小、注射部位的体温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所导致的。 在亚急性毒性研究中未见严重的毒副作用。在体内、体外遗传毒性研究中,未见致突变作用。

注意事项

65岁以上老年患者慎用本品。 鉴于罗格列酮仅在胰岛素存在的条件下才可发挥作用,故本品不宜用于I型糖尿病或糖尿 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本品与胰岛素或其它口服降糖药合用时,患者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必要时可减少合用药 物的剂量。 排卵:本品同其它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一样,可使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绝经前期和无排卵型妇 女恢复排卵。随着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女性患者如不注意避孕,则有妊娠的可能。 虽然临床前研究发现本品可致激素水平失调(见致癌性、致突变性和对生育力的影响章节), 但此改变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一旦出现月经紊乱,则应权衡是否继续使用本品。 血液学:罗格列酮单药治疗或与二甲双胍合用对照临床试验中,可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 积下降(个别试验中,平均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的减少可分别达到1.0g/dL和3.3%)。此改变 主要出现于服药开始的48周,而后相对保持恒定。服用罗格列酮患者可见轻度白细胞计数减 少。上述改变可能与血容量增加有关,无临床意义。(详见不良反应实验室异常章节)。

若需改变患者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制剂的类型或生产厂商,应在严格的医疗监控下进行。对于任何有关胰岛素制剂的强度,厂商(制造商)、类型[常规(重组人胰岛素),中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70/30混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胰岛素)]、来源(动物、人、人胰岛素类似物)、制备方法(重组DNA、动物来源的胰岛素)等的不同,均有可能导致胰岛素使用剂量发生变化。对于有些先前使用动物来源胰岛素的患者,在使用人胰岛素时,使用剂量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如果需要进行调整,应该在首次剂量或在首次给药的数周或数月内进行。因改变胰岛素制剂的种类而使用人胰岛素制剂后,少数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据报道,这些具有事先征兆的症状与使用动物来源的胰岛素制剂所出现的症状程度相似,类型相仿。对于如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其体内血糖水平发生剧烈的变化,此时,有关出现低血糖的警示征兆会部分或全部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密切注意。其它有关出现低血糖的早期不同或不严重的症状包括长期糖尿病的耐受、糖尿病诱导的神经性疾病,或β-受体阻断性疾病。未经及时治疗的低血糖或高血糖会导致出现诸如失去知觉、昏迷甚至死亡。尤其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患者,当使用剂量不当或中断治疗时,会导致出现高血糖和糖尿病酮酸中毒;上述状况具有潜在的致死性。使用人胰岛素会产生抗体,但是滴度值低于相应的高纯度动物来源的胰岛素所产生的滴度值。肾上腺、脑垂体和甲状腺疾病以及肝功能、肾功能损伤等均可导致胰岛素的需求量发生剧烈的变化。在处于疾病期以及情绪不稳定的状态时,胰岛素的需求量会相应的增加。如果患者的运动量以及日常的饮食发生变化时,胰岛素的给药剂量也应相应的进行调整。由于低血糖发作时,患者精神集中以及再次反应的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对于需要精力集中的情况,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驾车和操作机器)。应该告知患者,在驾车时应避免出现低血糖发作,这对于那些无征兆低血糖发作以及经常性低血糖发作的患者而言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应仔细考虑自身的驾车能力。运动员慎用。

药企入驻&商务合作联系:
18170858443

(点击可直接拨打电话)

药企入驻申请快捷、曝光率高

填写入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