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喘息气短,咳嗽痰粘,口喝咽干。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浙贝母、甘草流浸膏、百部、桔梗、前胡、姜半夏、陈皮、氯化铵、盐酸麻黄碱、薄荷脑。 |
本品为每袋含对乙酰氨基酚0.1克。辅料为:糖粉、糊精。 |
|
生产企业 |
浙江一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江西铜鼓仁和制药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33020556 |
国药准字H20054794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喘息气短,咳嗽痰粘,口喝咽干。 |
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10~15毫升,一日3次。 |
口服。1~3岁,10~15(公斤),一次1~1.5包;4~6岁,16~21(公斤),1.5~2包;7~9岁,22~27(公斤),2~3包;10~12岁,28~32(公斤),3~3.5包;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
|
副作用 |
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患者禁用。2.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禁用。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
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粒细胞减少,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
|
禁忌 |
|
|
|
成分 |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喘息气短,咳嗽痰粘,口喝咽干。 |
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
|
药理作用 |
尚不明确。 |
本品能机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
|
注意事项 |
1.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2.本品适用于痰热阻肺,其表现为气粗喘促,喉中痰鸣如吼,咯吐不利,口渴喜饮。3.哮喘急性发作,伴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者,或是喘息明显,表现为端坐呼吸者,或是哮病持续状态等均应去医院诊治。4.本品含氯化铵、盐酸麻黄碱。运动员慎用;肝肾功能异常者及老年患者慎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服用后如有头晕、头痛、心动过速、多汗等症状应咨询医师或药师。5.心脏病、糖尿病患者慎用。6.儿童、体质虚弱者及脾胃虚寒者慎用。7.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是喘促气急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8.本品不宜长期服用,服用3天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9.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对阿西匹林过敏者慎用; 4.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5.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6.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科;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的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