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散能和藿香正气胶囊一起吃吗 这6个用药误区您还在犯吗?

 2119

阿司匹林散能和藿香正气胶囊一起吃吗

混吃感冒药到底有多危险?此前,一篇医生手记在朋友圈热传:

一位27岁的研究生小张(化名)因高热7天伴腹泻5天,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呼吸科就诊。

血液检查提示小张全身肌肉正在溶解,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人体总共八个脏器系统,小张已经有五个系统功能衰竭。

两家三甲医院、数十名医护人员、最先进的抢救措施和设备,最终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明明只是小小的感冒,为什么会那么严重?到底发生了什么?

多种感冒药混服

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_

_

_

原来,在发现自己感冒发热后,小张开始吃感冒药,因为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就多买了几种,且因为自己体重大,就加倍剂量吃了不少。

主治医生判断,混吃感冒药导致了小张「对乙酰氨基酚过量」,进而引发了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

对乙酰氨基酚,是治疗感冒药物中最常用成分,约80%抗感冒药都含该成分。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认为: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将有可能导致严重肝脏损害,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乃至死亡。

成人一次性服用对乙酰氨基酚10~15g后就会引起肝毒性;20~25g或更高的剂量可能致死。而小张购买的多种感冒药中,多含有乙酰氨基酚。

加上小张本身比较肥胖且患有脂肪肝,肝功能较差,在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后,肝脏承受了极大的负荷,最终导致急性爆发性的肝损伤。

逝者已逝,但他留给我们关于安全用药的教训,却应该让更多人引起重视。

这些常见的药物,混服危害大

_

_

_

1.藿香正气水+头孢=乙醛中毒

很多朋友都知道吃了头孢不能喝酒,然而往往忽视了一些药品中同样含有酒精成分,比如藿香正气水,当它遇上头孢类抗生素同样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即酒精代谢受阻导致体内乙醛含量过高,进而引发胸闷气短、面部潮红、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补充:双硫仑样反应的产生,是因为酒精(乙醇)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被干扰了。在正常情况下,体内的乙醇先转化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后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醛在体内堆积,从而引发不适。

2.阿司匹林+布洛芬=胃肠道出血

这两种药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它们的作用机理相似,一起服用会导致药物过量,加重副作用,轻则出现恶心呕吐,重则引起胃肠道出血。常见的非甾体抗炎类药物还有: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

3.碘酒+红药水=碘化汞中毒

碘酒的主要成分是碘,红药水的主要成分是汞溴红,当这两种药物混合在一起,碘酒中的碘会与红药水中的汞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碘化汞。

碘化汞的侵袭力很强,会侵入皮肤组织里导致局部伤害,令伤口不愈合、溃烂。如果大量运用,被皮肤吸收,可能会导致汞中毒。

4.蒙脱石散+抗菌药物=抗菌效果变差

蒙脱石散是常见的止泻药,但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会妨碍抗菌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达不到理想的抗菌效果。

这是因为一方面,口服进入肠道的抗菌药物可能被蒙脱石散吸附固定,随着肠道蠕动被排出体外;另一方面,蒙脱石散在肠道形成了保护膜,会影响抗菌药物在肠道的吸收,使其达不到应有的血药浓度。

这6个用药误区,您还在犯吗?

_

_

_

误区一

成人的药,减半给孩子吃

微医君提示:孩子用药,一定要选择儿童专用的剂型。这是因为成人药是按照成人的肝肾代谢来制成的,对于肝脏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来说,擅用成人药物可能会导致血药浓度过高,副作用加大,不但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还可能会造成药物中毒及其它潜在风险。

误区二

忘吃一顿药,下顿吃双倍

有些朋友在忘了吃药后怕影响疗效,想着下一次双倍补回来。事实上,如果把两次的药量合并成一次给药,非常有可能造成药物过量或药物中毒,反而对健康有害。

误区三

复方药更有效、更方便

用药讲究的是对症,而不是说成分越多越有效。以感冒药为例,我们熟悉的泰诺、感冒灵等都属于复方感冒药,一种药里往往含有三四种有效成分。

如果不考虑症状,一味服用复方感冒药,就会出现明明不咳嗽却也吃了治咳嗽成分、不发烧却也吃了退烧成分的情况,反而给身体造成负担。

误区四

药片太大掰着吃

常听一些小伙伴抱怨药片太大难以下咽,想要掰开或者嚼碎吃,但实际上,不是所有药物都可以掰开或者嚼碎服用,比如控释、缓释、肠溶片剂等药物在掰开服用后,药效会迅速释放,无法在指定的脏器中发挥作用。

误区五

把润喉片当零食

润喉片实际上也是一种药物,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比如部分润喉片中含有的碘,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在咽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长期含服润喉片,会破坏口腔内在环境的平衡,更易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

误区六

将保健品当作药品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是,保健品指的是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因此,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应当及时就医,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即使真的要补营养,也要依据身体检查结果,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素。

药品推荐

药品资讯

最新问答

药企入驻&商务合作联系:
17276704016

(点击可直接拨打电话)

药企入驻申请快捷、曝光率高

填写入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