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五大类代表药 有不良反应不代表药是假冒
2694经对症治疗,孙先生病情好转。但他心中一直有个结:莫非医院给我用了假药、劣药?药品监管机构接到孙先生的举报后立即介入调查,结果证实,医院给他用的药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药品,医生用药也非属不当,患者出现的症状属于药物不良反应。
得到这个结论,孙先生很不服气:"不是假药,我为啥会有不良反应?"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专家解释说,药品能治病,也能产生不良反应。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药品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其中不包括用药不当或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也就是说,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在一部分患者身上出现不良反应。专家指出,药品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有非药品因素和药物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等,后者包括药品本身的毒副作用、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这些因素正是药品不良反应不可预测的原因。同一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可以有很大差别: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有的人反应较轻,有的人则反应很重。据报道,药品不良反应在住院病人中的发生率为10%~20%;住院病人因药品不良反应而死亡的占0.24%~2.9%。有人问,为什么现在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什么有的人原来对某种药品并无不良反应,后来却出现了不良反应?
专家认为,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上升可能与人们接触化学物质的种类增加有关。另外,人体原来可能没有接触过某种药品,体内没有对这种药品的抗体,就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在接触过这种药品后,身体里产生了抗体,再遇到这种药品,就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另外,有些人发生
过敏反应,主要是对药品里的杂质、辅料、添加剂过敏,而不同厂家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设备,使用不同的辅料、添加剂或产品所含的杂质不同,也可能导致药品不良反应。
执业药师建议:比如像普通的感冒,在购买非处方药时,选择以前服用、证明确有一定疗效的药品,应该是稳妥的做法。如果"要听药店的",就必须听药店职业药师或从业药师的推荐。因为虽然一些药店的店员也都进行有关药品知识方面的培训,但其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店员的推荐不比药师介绍或自己凭经验购买来得稳妥。
但是,不管是听药店的,还是听自己的,都不要忘记听"药品说明书"的。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才是安全之道。
因此执业药师建议,买非处方药的程序应该是:1、对病情进行自我判断;2、到药店相应的柜台或向药师进行咨询;3、请店员拿出要买的药品的说明书仔细阅读;4、最后确定所选药品。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即便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药品,其价格也有高有低。那么药品价格与疗效呈正比吗?好药不等于贵药,对于病人来说,对症的药才是良药,与价格没有必然的关系。
举例说,比如感冒发烧的病人需要输液,有的医生一开药就是价格比较高的抗生素,而实际上比如因为扁桃体发炎引起的高烧,首选用药应该是青霉素。只是因为青霉素价格便宜,有些医院出于利益考虑没有采用。这种现象在药店也难免存在。所以,买药时,不能被价格所迷惑,重要的是对症买药。
选中成药还是选西药?
根据药师的介绍,人们应该对中成药与西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比如:中成药的疗效慢些,西药的疗效快些;中成药的副作用小些,西药则大些。另外中药还有调理作用,被人们所看好。但是,买中成药需要注意的是,急病急症如发烧,就不宜买板蓝根等中成药服用。